佛山顺德供电局创新成果首次亮相全国发明展
刘酩诗 张开轩
头戴式虚拟成像移动终端、遥控防电缆虚打试扎装置、多模式输出便捷综合保障电源……
11月7日-9日,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佛山潭州会展中心举办,佛山顺德供电局7项创新成果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商驻足交流。据悉,这是该局首次受邀参加全国性展会,也是网公司系统内唯一参展单位。
佛山供电局依托蔡英逊劳模工作室和李浩成创新工作室,成功孵化一批高质量的创新项目,创新成果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创历年新高,实现“双丰收”。“2019年,顺德局创新成果共获全国行业级荣誉5项,网公司级荣誉2项,省市荣誉34项,获奖数量同比提升156%,同时实现了网公司成果转化应用奖、省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零’的突破。”谈起创新管理成效,该局局长胡晓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库四机制” 推动创新“全覆盖”
创新管理要出成果、见成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为此,该局打造了“一库四机制”管理平台,通过组建动态修编的项目库,对创新项目实施定期入库及考核的精益化管理。同时,建立调研孵化机制、推动保障机制、宣传动员机制、推优树模机制等一系列闭环创新机制,营造由以老带新逐步推行到以新带老、共同进步的创新氛围,推动全员创新。
该局配网综合班技术员吴柏涛是一名拥有接近30年现场工作经验的技能专家,以他为首的一批技术技能专家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签订师徒协议,带领每年新入职大学生迅速增长现场经验,青年员工发挥敏捷的创新思维,将现场经验积极转化为创新“闪光点”。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专家们也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实现共同进步。
回忆起刚入职时跟着师傅吴柏涛走街串巷处理自动化设备缺陷的经历,该局青年员工李文亮依旧历历在目。在处理因地下电房信号屏蔽无法开展设备调试的问题中,他积极发挥通信专业知识,与师傅一起对症下药,研制了便携式配网自动化调试应急通信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配网自动化设备调试过程中应急通信难以建立的技术难题,该成果已在全国多省市供电系统得到推广应用。
“全员创新不仅是新老员工齐进步,更需要发挥各单位、各专业领域优势,形成合力。”胡晓萌表示,从配电生产线及大良所的“独树一帜”,到今年13项创新项目涵盖各业务领域、各供电所,多个项目为专业线融合成果,该局基本形成了“人人皆创客 处处有成果”的创新局面,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着眼业务痛点 创新项目“接地气”
职工创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创新项目的孵化和攻坚过程中,该局创新团队坚持以解决业务痛点、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着眼地方特色开展课题研究和成果研发。
顺德素有“鱼米之乡”美誉,鱼塘养殖用户高达三万户,而且随着鱼塘养殖方式向高价值、高密度转型,一旦发生线路缺相停电,容易面临鱼群缺氧受损的风险。据统计,近三年来,因停电造成鱼塘无法正常供氧的法律案件纠纷占了顺德局法律案件的50%以上。
问题就在眼前,有没办法避免鱼塘用户缺相失氧呢?该局创新团队经多次创新研讨和技术改进,创新性采用真空灭弧触头,同时利用永磁接触器有效解决电机储能合闸线圈受电压波动而产生抖动或压力不足的问题,研发了鱼塘用户缺相断电保护装置,实现鱼塘用户缺相保护及来电自恢复功能,有效地保证了鱼塘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装置已在顺德勒流鱼塘片区得到有效应用。
提速成果转化 创新效益显成效
10月25日,该局创新项目《遥控防电缆虚打试扎装置的推广》作为广东电网公司三个参评项目之一,入围网公司成果转化应用一等奖评审,是唯一入选的职工创新项目。据悉,该产品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许可2项,自2016年推广应用以来,通过项目研发生产、推广、新技术试点应用等方式,共有超过150套产品应用于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5个省、15个地市级供电企及下属电力工程公司。
让人想不到的是,该项目研发成本仅1.5万元,而经广东电网公司电科院成果转化中心核算,该产品未来10年市场需求为1000台/年,预计创造销售利润107万元/年。无独有偶,该局《便携式电力应急通信设备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评2019年广东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并获推申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职工技术创新奖,也广泛应用于全国多省市电力系统,仅在佛山年创造效益高达145万元/年。
“创新成果评选获奖并不是一个项目的终点,而是职工‘奇思妙想’走向市场、经受广泛应用实践检验的起点。”该局生产计划部副主任杨智诚如此评价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创新项目研发成功后,关键要为项目展示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用实力获得业内广泛认可,将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才是大众创新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所在。”
今年以来,该局共6项创新成果入选省公司应用推广目录,2项创新成果入选省公司科技成果试点应用,均为历年最多。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也给创新团队带来了满满的激励和鼓舞。